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变化,掌握心理调节方法,筑牢心理健康防线,近期,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针对全体学生开展“拥抱青春,守护心灵”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。本次班会围绕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、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节途径展开,内容丰富、互动性强,为学生搭建了了解自我、关爱自我的重要平台。
班会伊始,辅导员以高尔基“青春应该是一盏灯,在漫漫人生路上,点燃它,便能照亮前方的路途,让自己奋然前行”与鲁迅“要爱惜自己的青春!世界上再没有比青春更好的了”两句名人名言引入主题,瞬间唤起学生对“青春”与“成长”的思考,营造出轻松且专注的氛围。
围绕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六大关键特征:智力水平正常,能运用才智解决学习生活问题;心理状态积极,符合年龄特质的朝气蓬勃、富于幻想;情绪调控有效,能体察并合理宣泄情绪;人格塑造健全,具备独立性与抗挫折能力;人际关系和谐,能与师长、同伴互助解决冲突;学习水平良好,有明确动机与科学方法。这些内容让学生对“健康心理”有了具象化认知,也学会用客观标准审视自身状态。
随后,班会进入“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剖析”环节。辅导员结合案例,梳理了学生易出现的五类心理困扰:一是抑郁情绪,表现为持续苦闷、无精打采;二是焦虑状态,常伴随莫名紧张、坐立不安;三是人际关系敏感,总觉得他人不理解自己,与异性相处时感到不自在;四是嫉妒心理,看到同学成绩、家境优于自己便心生不适;五是适应不良,对校园课程、生活难以融入,甚至产生学习困难。针对这些问题,主讲人深入分析成因:一方面,身体快速生长让学生过度关注外在形象,渴望独立却因认知不成熟导致“理想自我”与“现实自我”失衡,引发焦虑敏感;另一方面,性觉醒带来的神秘与好奇,若无法与心理成熟度匹配,易产生不安;此外,学习负担过重、家庭意外变故等外部因素,也会加剧心理压力,甚至诱发考试焦虑、学校恐惧等问题。真实的案例与透彻的分析,让学生意识到“心理困扰是青春期正常现象”,消除了对心理问题的恐惧。
在“心理问题调节途径指导”环节,班会重点分享了三类实用方法。首先是“积极参与校园活动”,强调运动带来的“愉快感”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桥梁,鼓励学生通过跑步、跳绳等运动释放压力;其次是“加强自我调节”,具体包括转移注意力、给予自我积极暗示、合理宣泄情绪、学会用幽默化解矛盾,同时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先分析原因,再选择适配的调节方式;最后是“主动寻求心理咨询”,介绍了电话咨询、书信咨询、互联网咨询、门诊咨询四种途径,告知学生当自我调节效果有限时,专业帮助是科学且有效的选择。为强化实践效果,班会还设置了互动讨论环节,学生围绕“如何应对考试焦虑”“怎样处理与同学的矛盾”等话题分享经验,部分学生提出“通过画画转移压力”“写情绪日记宣泄感受”等创意方法,现场氛围热烈,知识转化效果显著。
此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,不仅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普及了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,更让他们掌握了可操作的心理调节技能,有效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困惑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需求,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,为学生的青春成长保驾护航。